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九年保持了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对外贸易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正从此前的以出口为主向进出口并举的方向转变,未来将更加重视国际贸易平衡。2017年7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稳定出口市场的同时主动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要研究降低有些消费品的关税,鼓励特色优势产品进口。

 

梳理发现,自2015年以来,中国已连续4次主动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中国已对152个税号的消费品实施了暂定税率,平均降幅为50%,涉及一般贸易年进口额109亿美元,加上新调整的品类,实施暂定税率的消费品涉及年一般贸易进口额约236亿美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并指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作为一种促进进口的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跨境电商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9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以跨境电商发展为突破口,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业态创新,对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将于2018年11月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被普遍视为中国对全世界释放出的更为明确的开放的贸易信号。

 

早在2014年7月,海关总署就出台了“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政策。之后,通过建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方式,中国形成了“成体系、全方位”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模式,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得益于此,跨境电商行业在短时间内迎来了爆发式增长,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平台,令中国消费者直接受益。通过它们,小到牙膏,大到赛艇,在国内下单即可享受到全球的优质产品。

 

研究机构易观集团预计:2018年中国零售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4216.7亿元。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社会经济价值毋庸置疑:促进海外消费回流;服务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助力供给侧改革;改变全球分工结构,塑造全球贸易与投资新格局;引领全球贸易新规则;等等。

 

任何新兴业态的成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既需要政府的严格监管,也需要在出现问题后通过政策的调整来不断规范。

 

自2014年始,得益于政策红利,跨境电商行业度过了两年的“幸福”时光。彼时,海关总署接连发布12号、56号和57号文,明确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保税备货商品和直购商品按照个人物品监管,按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并享受50元免征额。超低的政策门槛和税收优惠引得各路资本争相进入,零售进口跨境电商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

 

然而,随着行业日益壮大,问题也开始凸显:税收流失,影响财政收入;对一般贸易进口形成不公平竞争;订单拆分、采取蚂蚁搬家形式避税,导致大量碎片化订单的产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成本……2016年3月24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48新政”,勒住了行业狂奔之势。之后,为了对冲新政的冲击,又出台了过渡期政策,至今过渡期政策已两次延期。

 

关于跨境电商行业的最新政策信号是:自2017年12月1日起,国家又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共涉及187个8位税号,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

 

业界普遍认为,跨境电商行业正迎来新的政策“风口”。而从全球范围看,未来的国际贸易将更多趋向于小额化、个性化,零售进口跨境电商被认为是全球发展趋势。

 

另一个共识则是,对跨境电商进行规范化管理也是大势所趋,政策和市场总会有一个相互适应和调节的时期。

 

一边行进,一边调整——中国的跨境进口电商正经历这样的过程。但没有人怀疑,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在积极扩大进口的大形势下,中国跨境进口电商的发展仍将持续上升。